金得故事

KINTOKU
首頁金得故事

金得春捲創立於西元1954年(民國四十三年),剛開始招牌上只寫著春捲兩個字,直到民國七十三年才以創始人李金得之名,正式命名為金得春捲。


包一捲客人心目中的好春捲,是金得春捲的經營理念,這都是源自於李金得踏實、認真的個性。李金得出生於府城的一戶養豬人家,因家境貧困,國小時為幫助家計開始在大街小巷中兜售滷味,畢業後當了鐵工廠學徒,十八歲時開始在台南市南都戲院附近賣香菸,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後,因香菸管制,賣菸生意難以生存,二十八歲的李金得決定轉行。

後來朋友邀約一起做春捲生意,李金得心想,春捲備料繁複,一般家庭如在清明或三日節準備必定大費周章,如果有人能幫忙備料並包好春捲或許會有商機,也可以讓客人方便攜帶祭祖。於是開始在當時台南市永樂市場外的永樂路(現為民族路),靠近宮後街(現為國華街)的鳳凰木下賣起了春捲,並在春捲的淡季換賣蓮藕茶等冷飲。

一開始春捲的生意並不好,在當時的台南外食人口並不多,大家都是在家裡用餐也甚少買外面的熟食回家。直到李金得娶了太太陳月裡,陳月裡改良了春捲的餡料,獲得了家庭主婦的喜愛;而夫婦二人親切的服務,更是金得春捲能留住客人的主要原因。直到民國五十五年,金得春捲才遷移到現址。

民國八十年,李金得外出時發生嚴重車禍,連夜轉診送往高雄醫學院,緊急手術救回一命,但因為車禍的後遺症造成記憶喪失,無法繼續經營春捲店。當時在中船任職的長子李國銘馬上辭去了工作,支撐起家中的春捲店。

現在李金得已恢復了記憶,和太太陳月裡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,直到今日,都還有老客人懷念李金得包春捲的手藝。而李國銘經營下的金得春捲也步入了軌道,在春捲的味道上更加入皇帝豆增添口感;近年來也推出了冷凍春捲,解決了清明節當日客人大排長龍等候的辛苦,讓喜愛金得春捲的外縣市客戶能享用宅配到府的春捲。

一間小小的春捲店,承載著李金得與其家人滿滿的回憶。而今金得春捲即將邁入六十年,這古早的好滋味在傳承中更顯韻味。對食材的堅持、親切的服務,金得春捲將不改初衷的為喜愛春捲的客人們包出一捲好春捲。

金得春捲創立於西元1954年(民國四十三年),剛開始招牌上只寫著春捲兩個字,直到民國七十三年才以創始人李金得之名,正式命名為金得春捲。


包一捲客人心目中的好春捲,是金得春捲的經營理念,這都是源自於李金得踏實、認真的個性。李金得出生於府城的一戶養豬人家,因家境貧困,國小時為幫助家計開始在大街小巷中兜售滷味,畢業後當了鐵工廠學徒,十八歲時開始在台南市南都戲院附近賣香菸,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後,因香菸管制,賣菸生意難以生存,二十八歲的李金得決定轉行。

後來朋友邀約一起做春捲生意,李金得心想,春捲備料繁複,一般家庭如在清明或三日節準備必定大費周章,如果有人能幫忙備料並包好春捲或許會有商機,也可以讓客人方便攜帶祭祖。於是開始在當時台南市永樂市場外的永樂路(現為民族路),靠近宮後街(現為國華街)的鳳凰木下賣起了春捲,並在春捲的淡季換賣蓮藕茶等冷飲。

一開始春捲的生意並不好,在當時的台南外食人口並不多,大家都是在家裡用餐也甚少買外面的熟食回家。直到李金得娶了太太陳月裡,陳月裡改良了春捲的餡料,獲得了家庭主婦的喜愛;而夫婦二人親切的服務,更是金得春捲能留住客人的主要原因。直到民國五十五年,金得春捲才遷移到現址。

民國八十年,李金得外出時發生嚴重車禍,連夜轉診送往高雄醫學院,緊急手術救回一命,但因為車禍的後遺症造成記憶喪失,無法繼續經營春捲店。當時在中船任職的長子李國銘馬上辭去了工作,支撐起家中的春捲店。

現在李金得已恢復了記憶,和太太陳月裡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,直到今日,都還有老客人懷念李金得包春捲的手藝。而李國銘經營下的金得春捲也步入了軌道,在春捲的味道上更加入皇帝豆增添口感;近年來也推出了冷凍春捲,解決了清明節當日客人大排長龍等候的辛苦,讓喜愛金得春捲的外縣市客戶能享用宅配到府的春捲。

一間小小的春捲店,承載著李金得與其家人滿滿的回憶。而今金得春捲即將邁入六十年,這古早的好滋味在傳承中更顯韻味。對食材的堅持、親切的服務,金得春捲將不改初衷的為喜愛春捲的客人們包出一捲好春捲。